全书共设表证、表里病证、心病证、肺病证、脾胃病证、肝病证、肾病证、膀胱病证、大肠病证等19章。为临床准确确立治法与选方用药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技能,引导用药随证变化而变化,突出在变化中针对病变证机而用方用药,重点突出用活方剂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全书思路清晰,内容翔实,重点突出,引导性强,实用性广,启发性大,是从事中医、西医的临床工作者及在校师生的最佳参考用书。
前 言
治法是衔接辨证与选方的中心环节,在辨证论治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非此则不能沟通辨证与选方。研究治法是提高临床诊治水平的核心要素,非此则临床诊治不能准确到位,可见研究治法在辨证论治中举足轻重,关系到临床诊治水平。
研究治法核心要素有二,一是根据病变证机与病证表现而确立治病方法,譬如针对热证而确立清热方法,针对虚证而确立补虚方法,针对既虚又实病证而确立补虚泻实方法等。二是根据治法理论而确立治病方法,如针对阴虚证或血虚证而适当配伍益气药,因阴或血得气而化生,提示只有合理地配伍益气药,才能使滋阴药或补血药更好地发挥治疗作用。再如,行气药虽能治疗气郁证,但行气药往往有伤气耗阴,所以在用行气药时最好配伍益气药与补血药,以补偏救弊。可见,只有全面地系统地科学地研究治法,才能将治法研究与应用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治法与辨证:辨证是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而进行科学分析、科学研究、科学总结,以得出正确诊断结论,是确立治法的伊始,是应用治法的前提与依据,是认识疾病在其病变过程中所处某阶段的核心,非此则不能进一步确立最佳治法。治法是治病的方法,是辨证的延续,是完善辨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辨证进一步审证求机具有统筹兼顾、提纲挈领与入细入微的核心作用。如辨肺实质纤维化若是属于痰热证,确立治法是清热化痰,但根据治法理论基本原则与方法,即痰得温而化,而化痰之中又有伤津,所以在针对病变证机而确立治法时,还要酌情配伍温阳药与生津药,以此则能进一步完善辨证论治体系。
治法与选方:治法是选方的前提,是用药的依据,能直接引导临证如何选方用药,非此则不能进一步选方用药。选方既是以治法为指导,又是完善治法理论的重要组成要素,非此则治法不能构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如桃核承气汤与抵当汤都能治疗下焦瘀热证,通过选方用药比较,得知抵当汤是治疗瘀热重证或急证,而桃核承气汤则是治疗瘀热轻证或缓证,可见,选方虽以治法为指导,但又不完全依赖于治法,更不等同于治法,是完善治法的重要补充,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对提高治疗效果具有特殊的指导作用。
治法与功用:治法是针对辨证而言,而功用则是针对方剂而言。从辨证开始为研究治法,如辨风寒感冒(太阳伤寒证),确立治法是发汗散寒,选用方药是麻黄汤。而从方剂开始为研究功用,如麻黄汤功用是发汗散寒,治疗病证是风寒感冒(太阳伤寒证),可见,从辨证角度确立治法是发汗散寒,即辨证→治法→方剂;从方剂角度研究功用是发汗散寒,即方剂→功用→辨证,由此而知,治法与功用在特定的情况下其概念是相等的,只有从此深入研究,才能对治法与功用有正确的认识与了解,才能从不同的角度而认识相同的问题,才能进一步认清不同问题的实质与核心。
编写此书历经经验认识与临床体会,再经过临床验证与归纳总结,斯有所得。提示临证只有重视治法在辨证论治中的重要作用,才能对治法深入研究与应用,才能将临床治疗效果落实到实处。有鉴于此而编写此书,庶几对临床实践具有开拓思路、对学生学习具有启迪思维。是书若有不尽之处,请提出宝贵意见,以便今后修订与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