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公告:
 全国著名经方大师王付教授/主任医师周一上午、周二上午、周五上午、周六上午、周日全天在河南经方医药中心中医门诊坐诊!周三上午在张仲景国医馆(河医立交桥建设东路100米)坐诊!              
 
当前位置:首页 >> 王付著作

心血管疑难病选方用药技巧

作者:王付  发布时间:2022-12-06  新闻来源:王付  浏览次数:
本书为“临床用方配伍技巧丛书”的一个分册,以心血管疑难病证中医辨治为主要内容。简要介绍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疾病等病的西医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要点、治疗方法;重点阐述这些疾病的中医辨证分型、治则选方、配伍技巧、用药功效,并用临床医案作实际说明。既体现了现代医学在诊断技术上先进性,更突出反映中医辨证论治对慢性疑难病的疗效优势,本书理论简明扼要,注重临床实际,指导性和实用性强,适合各级临床医师及医学院校毕业生学习参考。
前言
心脏疾病与血管疾病统称为心血管疾病。研究心血管疾病除了研究心脏、血管病理变化外,还要重视研究内分泌、心肌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能分泌心钠素、内皮素、内皮舒张因子等活性物质发生病理变化对心血管的影响。而中医研究心血管疾病除了研究心之外,还要重视研究肺、肝、脾、肾,以及气血阴阳等异常变化对心的影响及其相互影响,以此深入研究才能为辨治心血管疾病提供最佳思路与方法。
心血管疾病是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方面都有各自的优势与不足。西药治病的优势是见效快,易于控制病情发展,可最大弊端是毒副作用多;而选用中药虽然没有西药见效快,但毒副作用则明显小于西药,又因中药远期治疗效果优于西药,所以治疗心血管疾病,若是急性病或危重病应先用西药,当病情被控制之后,再选用中药或中西药结合以巩固治疗效果,这样既能突出西医治疗特色又能突出中医辨治优势。作为一名临床医生,学习和掌握中医、西医这两个学科专业本领来实现自己的愿望是非常必要的,务必做到以最佳的手段解除病人的痛苦,以最好的方法提高治疗效果。治病救人当用中药就用中药,当用西药就用西药,需要中西医结合用药就结合应用,不能固执某一偏见而贻误病情。
诸如西医研究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或激动次序的异常。西医根据心律失常分为窦性心律失常,房性心律失常,房室交界区性心律失常和室性心律失常等,治疗主要采用钙通道阻滞剂,β受体抑制剂,洋地黄制剂等。而中医研究心律失常的致病原因有虚、瘀、痰、郁、寒、热等,治疗方法有补益虚损、活血化瘀、燥湿化痰、行气解郁,温阳散寒、清热泻火等。中医分型辨治的显著特点是既具有灵活性,又具有针对性;既重视同中求异,又重视合理用药。西医诊治疾病若能借鉴中医辨证分型而能科学地应用中药,则能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又如系统性红斑性狼疮心血管病变是由系统性红斑性狼疮在病变过程中又损害心血管而引起的疾病。西医治疗主要采用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雷公藤制剂如雷公藤片,β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皮质激素如甲泼尼龙等,西医治疗虽能取得显著疗效,但因毒副作用大,更因病情易于复发,对此若能合理采用中医分型治疗,则能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如任某,女,23岁,郑州人,2年前在省级某医院诊断为系统性红斑性狼疮心血管病变,即住院治疗半年,经复查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与恢复,可自觉症状表现改善不明显,多次服用中西药,未能有效控制症状表现。笔者根据病证表现而辨为痰热瘀阻气虚证,治用小陷胸汤、栀子豉汤、桂枝茯苓丸与四君子汤合方而取得预期疗效。
再如心力衰竭是指各种心脏结构功能性疾病导致心室充盈及(或)射血能力受损而引起的临床综合征。根据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分为急性心力衰竭与慢性心力衰竭。结合临床诊治体会,若能积极采用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慢性心力衰竭,常常能减轻病人痛苦,延长寿命,提高生存质量,或能化险为夷。刘某,女,64岁,郑州人。主诉有多年冠心病病史,在3年前出现右心力衰竭,经笔者诊治后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在1周前因感冒而诱发心悸、水肿,即在某省级医院检查,诊断为全心衰竭,嘱其住院治疗,因其在3年前曾服用中药而取得显著效果,故又特来诊治,笔者根据病证表现而选用四逆加人参汤与真武汤合方加味,经合理治疗后,病情稳定。随访1年,一切正常
根据多年临床诊治体会,中医辨治急性心血管疾病应合理地选用西药,而西医诊治慢性心血管疑难病应配合选用中药,以此相互借鉴与利用,则能优势互补以提高治疗效果。
王付
2009年8月6日

目录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心力衰竭
第一节性心力衰竭
第二节性心力衰竭
第三章心律失常
第一节窦性、房性心律失常
第二节房室交界区性、室性心律失常
第三节心脏传导阻滞
第四章高血压与低血压
第一节高血压
第二节低血压
第五章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第一节动脉粥样硬化
第二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第六章心脏瓣膜病
第一节二尖瓣、三尖瓣病
第二节主动脉瓣、肺动脉瓣、多瓣膜病
第三节心内膜弹力增生症
第七章心内膜病
第一节感染性心内膜炎
第二节嗜酸细胞性心内膜病
第八章心肌疾病
第一节心肌病
第二节心肌炎
第九章心包疾病
第一节急性心包炎
第二节缩窄性心包炎
第三节慢性渗液性心包炎
第十章血管疾病
第一节主动脉瘤及夹层动脉瘤
第二节大动脉炎
第三节马凡综合征
第四节梅毒性心血管病
第五节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第六节雷诺综合征
第七节静脉血栓症
第八节腔静脉综合征
第十一章甲状腺功能异常性心脏病
第一节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
第二节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心脏病
第十二章心血管其他疾病
第一节心血管神经症
第二节β受体过敏综合征
第三节系统性红斑性狼疮心血管病变
附:方剂组成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