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临床用方配伍技巧丛书”之一,以妇科疑难病证为主要内容,首先简要介绍了西医对内分泌病、炎症性病、乳腺病、生殖肿瘤病、妊娠病、以及产后病等疑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要点、治疗方法;然后重点详细阐述中医对内分泌病、炎症性病、乳腺病、生殖肿瘤病、妊娠病、以及产后病等疑难病的辨证分型、治则选方、配伍技巧、用药功效、以及医案助读,既体现了现代医学在诊断技术上先进性,更突出反映中医辨证论治对慢性疑难病的疗效优势,本书理论简明扼要,注重临床实际,指导性和实用性强,适合各级临床医师及医学院校学生学习参考。
前言
妇科疾病包括内分泌性疾病、炎症性疾病、增生性疾病、妊娠疾病、以及传染性疾病等。研究妇科疾病除了研究女子生殖系统疾病和乳腺疾病的病理变化外,还要研究内分泌等病理变化对妇科疾病的影响。中医研究妇科疾病的核心除了研究女子特有生理病理外,还重视研究心、肝、脾、肺、肾,以及以及气、血、精、津、阳等病变对妇科的影响,只有全面的深入的研究与探索妇科疾病,才能辨清病变本质,才能为治疗提供最佳方药。
研究妇科疾病,一要研究外生殖器的病理变化,二要研究内生殖器如阴道、子宫、输卵管、卵巢的病理变化,三要重视研究乳腺疾病的病理变化,四要重视研究内分泌疾病对妇科疾病的影响,五要重视研究女子邻近脏器的病理变化对妇科疾病的影响。所以,研究妇科疾病必须全面考虑,统筹兼顾,方可认清病变本质。
西医治疗妇科疾病主要用药有,一是选用雌激素类药物,二是选用孕激素类药物,三是选用雄激素类药物,四是选用氯米芬、溴隐亭、绒促性素与尿促性素、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前列腺素、缩宫素、麦角新碱等。中医治疗妇科疾病的关键是因人分型辨证,突出研究妇科疾病在其不同演变阶段所表现的特殊症状与体征。如辨治不孕症,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分为肾阳亏虚证,肾阴亏虚证,气血亏虚证,阴阳亏虚证,气阴亏虚、瘀血阻滞证,血虚肝郁夹瘀证,肝郁脾虚痰湿证,湿热瘀阻证,肝郁阴虚证,阳虚肝郁证,阳虚肝郁寒痰证,肾虚瘀血证,脾虚痰湿、瘀血阻滞证等,其治疗方法可采用温补阳气,滋补阴津,补益气血,活血化瘀,疏肝解郁,健脾化湿,清热燥湿等。结合多年诊治体会,在临床中只有重视研究妇科疾病共性中的个性,才能认清疾病某一阶段的特有病变本质,才能更好的选用治疗方药,才能取得最佳治疗效果。
妇科疾病是临床中常见病、多发病,也是常见的疑难病。西药对妇科疾病虽然控制症状比较明显,但长期应用西药常常有诸多不良反应,对此若能合理地运用中医辨证与选方用药,则能弥补西药治病之不足。再则,根据治病需要,务必做到当用中药即用中药,当用西药即用西药,需要中西药结合治疗就结合应用,治病用药最好是既能缩短治疗周期,又能提高治疗效果。
辨治妇科疾病,必须懂得辨基本脉证(主要症状)是认识妇科疾病病变的第一步,辨病变属性(辨证要点)则是辨清妇科疾病病变证型的核心,而辨或然病证(可能伴随的症状)则可避免辨治妇科疾病时顾此失彼。再则,辨基本脉证、辨病变属性、辨或然病证的症状表现,前二者的症状表现只要具备1个或2个即可辨清病变证型,而可能伴随的症状则是可有可无,临证只有以此深入研究与应用,运用即可得心应手。
王付
2010年7月12日
第1章内分泌病(月经病)
第1节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第2节闭经
第3节痛经
第4节多囊卵巢综合征
第5节经前期综合征
第6节围经绝期综合征
第7节性功能异常(减退、亢进)
第8节性早熟
第2章炎症性病(带下病)
第1节外阴及阴道炎
第2节子宫内膜炎
第3节慢性宫颈炎(宫颈糜烂、宫颈纳氏囊肿)
第4节附件及盆腔炎
第3章乳腺病
第1节乳腺炎
第2节乳腺增生(乳腺肿瘤、乳腺癌)
第4章生殖肿瘤病
第1节外阴肿瘤(外阴癌)
第2节子宫肌瘤(子宫肉瘤)
第3节宫颈癌(子宫内膜癌、滋养细胞肿瘤)
第4节卵巢肿瘤(卵巢癌、卵巢囊肿)
第5章其他生殖病
第1节不孕症
第2节子宫脱垂(阴道壁脱垂)
第3节子宫内膜异位症
第4节子宫腺肌病
第5节输卵管黏连
第6节外阴皮肤病变
第6章妊娠病
第1节流产
第2节前置胎盘与胎盘早剥
第3节羊水过多
第4节羊水过少
第5节胎儿宫内生长迟缓
第6节过期妊娠
第7节母儿血型不合
第8节妊娠呕吐
第9节妊娠期高血压
第7章产后病
第1节产后缺乳(附:乳汁溢出)
第2节产后感染
第8章妇科传染病
第1节尖锐湿疣
第2节梅毒
第3节淋病
第4节生殖器官结核疾病
第5节生殖器疱疹
第6节细菌性阴道病
第7节阴虱病
第8节艾滋病
附:方剂组成用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