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临证点拨”与“医案助读”为特色。“临证点拨”突出用方新思路、用药新认识、随证变化用药,而医案助读则突出以变应变的用方思路与技巧、激活用方的灵感与思维,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本书既可引导辨治常见病、多发病,又可引导辨治罕见病、疑难病,从而达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目的。全书思路新颖,内容翔实,简明扼要,指导性强,启发性大。适合中医、西学中临床医师以及中医院校师生参考使用。
前言
经方实践论是引导学习与运用经方的基本思路与方法,点拨学用经方的灵感与技巧,是将学用经方溶为一体,上升为理论以指导实践。
经方实践论的核心是为了用较少的时间而获取较多的知识,指导学用经方少走弯路,并能更好的更准确的运用经方辨治常见病与疑难病。
经方实践论是研究经方主治哪些病证是疾病在其演变过程中必然出现的,而哪些病证是疾病在其演变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进而对经方主治诸多症状、体征、脉象进行科学地归纳、分析、总结而进行重组、梳理、整合而形成新的知识体系,新的知识体系主要体现在将零散庞杂的知识而整理为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结构独特的理论框架,突出知识体系的规律性、层次性、合理性与实践性,实现学习与应用创新知识的主体地位与主体作用,达到经方实践理论创新与突破,以指导临床辨治疾病。
研究与解决方证之间的关系,既要认清1个证型或1个方药主治有诸多症状、体征、脉象,又要认清哪些病证是辨证的主要要素,哪些病证表现是病人可能出现的,对此只有正确认识与合理掌握哪些症状、体征、脉象是病证表现的基本脉证,哪些是特有临床表现,哪些是病人可能出现的症状表现,其辨证要素有3,1是辨清病证表现的基本要点,2是辨清病证表现的审证要点,3是辨清病证表现的鉴别要点。病证表现的基本要点是脏腑本身的病理病证,如肺基本脉证有咳嗽、气喘、有痰,心基本脉证有心悸,心烦,或心痛,等等;审证要点是辨清病变证机,如气虚证必有少气乏力等,阴虚证必有口燥咽干等,热证必有身热口渴等,寒证必有口淡不欲饮等;鉴别要点是进一步观舌质察舌苔审脉象等。再则,辨具体病人的病证表现并不局限于此3方面,可能还会出现其他有关症状、体征、脉象,对可能出现的病证表现只作为辨证参考,而不能作为辨证依据。以此即能辨清哪些病证是辨证中的必备要素,哪些病证是辨证中可能出现的参考因素。
学用经方必须懂得学经方具有固定性(即药与量组成的固定性)与用经方具有变化性(即随证变化用药),学经方固定性是运用经方最基本最基础的必备条件,为临床用经方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用经方变化性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必由之路,只有根据具体病证而变化用药,才能真正将学经方固定性应用到临床实践中去,达到以变应变的运用能力。
学用经方必须重视借鉴医案助读,医案助读是引导学经方固定性向用经方变化性的思维转变,实现以变应变的用方用药技巧,把握随证变化用方药的特殊性与规律性,启迪随证变化用方用药的灵感与思维,达到理论指导实践的目的。